2019-1-25 08:33 來源: 生態(tài)環(huán)境部
補充數據 | 數值 | 計算方法或填寫要求*1 | ||
機組1*2 |
1 發(fā)電燃料類型 | 燃煤、燃油或者燃氣 | ||
2 裝機容量(MW) | 單機容量,如果合并填報時請列明每臺機組的容量 | |||
3 壓力參數/機組類型 |
請?zhí)顧C組類型或壓力參數,其中: ■ 對于燃煤機組,壓力參數指:中壓、高壓、超高壓、亞臨界、超臨界、超超臨界;并注明是否循環(huán)流化床機組、IGCC機組; ■ 對于燃氣機組,機組類型指:B級、E級、F級、H級、分布式 |
|||
4 汽輪機排汽冷卻方式*3 |
■ 水冷,含開式循環(huán)、閉式循環(huán); ■ 空冷,含直接空冷、間接空冷; ■ 對于背壓機組、內燃機組等特殊發(fā)電機組,僅需注明,不需填寫冷卻方式 |
|||
5 機組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 | 0 | 5.1與5.2之和 | ||
5.1 化石燃料燃燒排放量(tCO2)*4 | 0.00 | 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2)計算 | ||
5.1.1 消耗量(t或萬Nm3) | 燃煤 | 對于入爐燃料為單一的煙煤、無煙煤或褐煤的,請注明;入爐燃料中含煤矸石、洗中煤、煤泥等低熱值燃料的,需填寫低熱值燃料重量占比 | ||
輔助燃油*5,6 | ||||
5.1.2 低位發(fā)熱量(GJ/t或GJ/萬Nm3) | 燃煤 | 年平均值或者缺省值 | ||
輔助燃油*5 | ||||
5.1.3 單位熱值含碳量(tC/GJ) | 燃煤*7 | 年平均值或者缺省值 | ||
輔助燃油*5 | ||||
5.1.4 碳氧化率(%) | 燃煤*7 | 年平均值或者缺省值 | ||
輔助燃油*5 | ||||
5.2 購入電力對應的排放量(tCO2) | 0.00 | 按核算與報告指南公式(10)計算 | ||
5.2.1 消費的購入電量(MWh)*8 | ||||
5.2.2 對應的排放因子(tCO2/MWh) | 0.6101 | 采用2015年全國電網平均排放因子0.6101tCO2/MWh | ||
6 發(fā)電量(MWh) | 來源于企業(yè)臺賬或統(tǒng)計報表 | |||
7 供電量(MWh)*9 | 來源于企業(yè)臺賬或統(tǒng)計報表 | |||
8 供熱量(GJ)*10 | 來源于企業(yè)臺賬或統(tǒng)計報表 | |||
9 供熱比(%)*10 | 來源于企業(yè)臺賬或統(tǒng)計報表 | |||
10 供電煤耗(tce/MWh)或供電氣耗(萬Nm3/MWh) | 來源于企業(yè)臺賬或統(tǒng)計報表 | |||
11 供熱煤耗(tce/TJ)或供熱氣耗(萬Nm3/TJ) | 來源于企業(yè)臺賬或統(tǒng)計報表 | |||
12 運行小時數(h) | 來源于企業(yè)臺賬或統(tǒng)計報表 | |||
13 負荷率(%)*10 | 來源于企業(yè)臺賬或統(tǒng)計報表 | |||
14 供電碳排放強度(tCO2/MWh) | #DIV/0! | 熱電聯產機組需填寫,機組1供電二氧化碳排放量/供電量,其中:供電二氧化碳排放量=機組二氧化碳排放量*(1-供熱比) | ||
15 供熱碳排放強度(tCO2/TJ) | #DIV/0! | 熱電聯產機組需填寫,機組1供熱二氧化碳排放量/供熱量,其中:供熱二氧化碳排放量=機組二氧化碳排放量*供熱比 | ||
全部機組合計 | 16 二氧化碳排放總量(tCO2) | 所有機組排放量之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