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一種有效經(jīng)濟措施,近年來碳定價機制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或地區(qū)政府的青睞。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已有44個國家和27個地區(qū)實施了明確的碳定價機制:碳稅或
碳排放權交易體系(ETS)[1]。而碳定價的加速發(fā)展也導致了該機制相關收入的快速增長:2017年,碳定價工具產(chǎn)生了320億美元的收入,高于2016年的220億美元[2]。這一增長引發(fā)了碳收入如何使用的討論,因為碳定價的收益規(guī)模日益擴大,不能再被單純地認為是通過一個
政策機制所帶來的偶然地共同收益,所以不能忽視碳收入的使用方式
問題。由于我國尚未開始征收碳稅,本文將從碳
市場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即
CDM時代、
碳交易試點和全國
碳市場,分別介紹我國政府對于碳市場收入的使用。
《京都議定書》下的清潔發(fā)展機制項目為一些中國企業(yè)帶來了額外收入和先進理念,但是如果沒有有效資金管理機制,就無法保證其收入用于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的工作。國家因此建立了清潔發(fā)展機制基金(China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Fund, CCDMF;以下簡稱“清潔基金”)以管理從
CDM項目中獲得的收入,確?;鹉苡糜谥苯又С种袊鴳獙夂蜃兓捻椖?。根據(jù)《清潔發(fā)展機制項目運行管理辦法(修訂)》規(guī)定,CDM項目因轉讓溫室氣體
減排量所獲得的收益歸國家和項目實施機構所有,且對于不同類別的項目,國家與項目實施機構減排量轉讓交易額分配比例不同:氫氟碳化物(HFC)類項目,國家收取轉讓溫室氣體減排量轉讓交易額的65%;己二酸生產(chǎn)中的氧化亞氮(N2O)類項目,國家收取30%;硝酸等生產(chǎn)中的氧化亞氮(N2O)類項目和全氟碳化物(PFC)類項目,國家分別收取轉讓交易額的10%和5%;其他類型項目,國家收取2%[3]。
清潔基金的使用主要采取贈款和有償使用的方式。清潔基金通過贈款方式支持有利于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和提高公眾應對氣候變化意識的相關行動,涉及國家、地方和行業(yè)層面的應對氣候變化與低碳發(fā)展政策研究、能力建設和宣傳等領域。主要是我國境內從事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工作,具有一定研究或者培訓能力的相關機構獲得了贈款。截至2017年12月31日,清潔基金累計贈款11.25億元,支持了523個項目[4]。
圖1:2008-2017年清潔基金贈款項目支持領域分布圖
來源:中國清潔發(fā)展機制基金2017年度報告
清潔基金通過有償使用方式支持有利于產(chǎn)生應對氣候變化效益的產(chǎn)業(yè)活動。主要采用委托貸款等工具,面向市場開展有償使用業(yè)務,支持我國境內的中資或中資控股企業(yè)開展
節(jié)能和提高能效、清潔能源的開發(fā)利用、
碳匯等多種類型的有利于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活動。截至2017年12月31日,清潔基金已審核通過265個委托貸款項目,覆蓋全國26個?。ㄗ灾螀^(qū)、直轄市),項目預期累計年
碳減排量及碳減排潛能逾千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圖2. 2011-2017年貸款資金支持領域分布圖
來源:中國清潔發(fā)展機制基金2017年度報告
碳交易試點:各地區(qū)碳市場拍賣收入主要支持企業(yè)減排活動
政府可以通過向企業(yè)拍賣
碳配額的方式獲得額外的財政收入,拍賣所得收入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再投資(例如資助綠色低碳項目)或者補助低收入家庭。自2013年以來,我國8個試點碳市場已陸續(xù)運行,各個試點碳市場配額分配都是以免費發(fā)放為主,以拍賣等有償分配為輔。除
北京、上海和重慶外,其他5個地區(qū)碳市場都公布了關于有償分配的收入使用。
廣東省發(fā)改委規(guī)定每年80%的碳配額拍賣收入都要進入
碳基金,主要用于推動控排企業(yè)交易履約、支持企業(yè)節(jié)能減碳項目建設,并推進
碳金融和低碳產(chǎn)業(yè)發(fā)展[5];湖北省政府將預留的配額(不超過碳配額總量的10%)用于市場調控和價格發(fā)現(xiàn),價格發(fā)現(xiàn)采用公開競價的方式,其競價受益用于支持企業(yè)碳減排、碳市場調控和碳市場建設等[6];
深圳碳市場的有償分配收入用于政府設立的碳交易市場穩(wěn)定調節(jié)資金,用于開展市場價格調控、支持企業(yè)減排活動、市場機構服務培育、能力和平臺建設等[7];天津市因拍賣配額而獲得的資金,專門用于控制溫室氣體相關工作[8];
福建省的拍賣配額收益繳入省級財政金庫,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相關工作所需支出由省級財政統(tǒng)籌安排,用于促進福建省減少碳排放以及相關的能力建設[9]。可見,試點地方政府由拍賣所獲得的碳收入絕大數(shù)用于支持企業(yè)減排活動或者能力建設,但都并未公布具體的碳收入使用分配情況。
除碳配額外,控排企業(yè)也可在碳市場內購買
ccer(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s Reductions,中國經(jīng)核證減排信用)來完成履約。國家發(fā)改委目前對于CCER項目備案和減排量備案不收取任何費用。
全國碳市場:有償分配收益促進國家碳減排
《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目前尚未出臺,但2014年由國家發(fā)改委起草并發(fā)布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中提到由有償分配所取得的收益,用于促進國家減碳以及相關的能力建設[10]。由此可見,全國碳市場的有償分配收入很大程度會遵循《暫行辦法》的使用方式,用于國家減排活動和全國碳市場建設中。
國際碳定價收入使用經(jīng)驗:大多數(shù)用于低碳項目投資或抵消其他稅收
國際經(jīng)驗表明碳定價收入的用途基本上可以分為以下四種:低碳項目投資(占全球碳收入的46%),抵消其他稅收(44%),增加政府預算(6%),以及直接支付保險費用或補貼(4%)。下面用實例來分別介紹四種碳定價收入的使用方式(圖3)。
圖3. 四種碳定價收入使用方式實例
參考信息:I4CE《Carbon pricing across the world: how to efficiently spend growing revenues?》
結語
通過對于我國碳市場發(fā)展不同階段中碳市場收入的分析,以及不同國家對于碳定價機制收入使用的總結和比較;比較明確的是,我國目前碳市場收入使用的透明度較低、信息量較少,在碳市場管理文件中往往只有一句話表明會將其用于哪個方面,但是沒有公開收入使用的情況,不清楚這些碳收入如何被用做投資低碳項目或者市場能力建設。因此,我們是否可以參考其他國家政策,讓碳定價政策獲得收入的使用更靈活一些,比如說用于減少其他稅收來惠及企業(yè)和居民。
雖然沒有一個適合所有國家的碳定價收入使用解決方案,但其支出的公開和透明性是必不可少的。多方參與的討論對于確定碳定價收入最合適的用途是至關重要的,而且這也是提高碳定價可接受性的重要手段。同時,當企業(yè)和公眾通過公開報告了解到這些收入如何有效使用時,也能增進其對于碳定價這一機制的接納程度。
尾注:
[1]Carbon Pricing Dashboard, The World Bank, Link: https://carbonpricingdashboard.worldbank.org/map_data
[2]Carbon Pricing across the world: how toefficiently spend growing revenues, I4CE. Link: https://www.i4ce.org/wp-core/wp-content/uploads/2018/10/20181004_PC55_Carbon-Revenues_vENG-1.pdf
[3]國家收入收取政策,中國清潔發(fā)展機制基金,Link:http://www.cdmfund.org/zh/jjzc/11160.jhtml
[4]China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Fund: 2017Annual Report, CCDMF. Link: http://www.cdmfund.org/eng/jjnbE/20619.jhtml
[5]政府通過拍賣方式分配配額所得收入怎么花,中創(chuàng)碳投。Link:
http://www.660572.com/article-9468-2.html
[6]湖北省碳排放權管理和交易暫行辦法,湖北省人民政府網(wǎng)站。Link:http://www.hubei.gov.cn/govfile/ezl/201404/t20140422_1031938.shtml
[7]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62號)深圳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深圳市人民政府,Link:
http://www.sz.gov.cn/zfgb/2014/gb876/201404/t20140402_2335498.htm
[8]天津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天津市人民政府,Link: http://www.tanpaifang.com/tanjiaoyisuo/2013/1226/27428.html
[9]福建省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福建省人民政府,Link:http://www.fujian.gov.cn/zc/zfxxgkl/gkml/jgzz/fgfz/201610/t20161002_1135886.htm
[10]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Link;http://59.80.44.98/extwprlegs1.fao.org/docs/pdf/chn163081.pdf
[11]首圖來源:REUTERS/Wolfgang Ratt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