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形式嚴峻,病毒發(fā)源地華南海鮮
市場過去常年存在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許多專家推測正是食用和買賣野生動物為病毒產生創(chuàng)造了溫床。這也讓廣大消費者意識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1月23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表示:“我們必須呼吁,所有人都不要吃野生動物。”雖然對于野生生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正在逐漸加強,但是目前的野生動物保護仍存在嚴重的
問題。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一項WWF的研究表明,全球32000種已知的陸地物種中,有20%被送到全球各地合法或非法的野生交易市場。其中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年交易額約為200億美元居全球非法貿易總額的第四位。在中國,野生動物交易使得許多物種處于瀕危狀態(tài)。
生物多樣性流失和氣候變化是綠色金融領域兩大重要問題, 也是全球2020年議程中的重要議題。對中國來說,2020年,中國一方面要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另一方面也要主辦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氣候變化問題和保護生物多樣性問題對中國來說尤為重要。作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重要國際伙伴,歐盟在生物多樣性方面也面臨著同樣的壓力??傊?,代表發(fā)展中國家的中國與代表發(fā)達國家的歐盟的齊力協作,將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取得成果的關鍵。
一、生物多樣性與氣候的關系
所謂“綠色”,其核心內容是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以及自然資源保護和污染防治。這四個問題在眾多方面相互聯系。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有著眾多直接或間接的聯系。例如,當氣候在溫度、降雨量等方面發(fā)生改變或者季節(jié)更替時,蜜蜂、蜻蜓、瓢蟲和甲蟲等為糧食作物授粉的昆蟲的數量和生活范圍可能會受到影響,這直接影響了昆蟲的生物多樣性。而昆蟲生物多樣性的改變又會對授粉產生影響,如果昆蟲完全消失,我們可能會損失超過三分之一的農作物產量,這又對農作物的生物多樣性產生了嚴重的間接影響。
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全球治理
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屆締約方大會中,并未達成關于氣候問題的全球協議。此后,由于中美兩方就氣候變化問題達成共識,促進了第21屆締約方大會的成功。其中,中國對其他發(fā)展中國家起到了示范和帶頭作用,中國的支持極大地促進了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的支持,進而促進了氣候變化問題全球協議的達成。
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中國同樣有著的潛能引領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作為全球17個生物多樣性大國之一,中國擁有地球上約10%的植物和14%的動物,并且自1994年以來就制定了明確的保護
政策。盡管如此,中國的生物多樣性正遭受著嚴重的威脅。雖然中國加入了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但并未積極支持國際治理體系。然而,當今中國對于許多國際倡議的合作意識逐步提高,例如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中國政策銀行逐步提高的環(huán)境保障措施、以及諸如水壩、煤炭和采礦等環(huán)境污染項目的取消等,都是積極向國際最佳實踐看齊的案例。
與氣候問題全球協議的成功簽訂一樣,中國的支持是昆明第15屆締約方會議取得強有力成果的先決條件,中國環(huán)境意識的提高為生物多樣性治理體系的構建提供了可能。在即將到來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 )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 15), 我們希望《巴黎協定》的成功能夠繼續(xù),為生物多樣性的國際治理提供一個范例式的轉變。
三、歐盟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承諾
歐盟1979年簽署的《鳥類法令》及1992年簽署的《動物植物棲息地法令》構成了歐盟《歐盟自然保護框架》的基礎。根據《歐盟自然保護框架》的要求,其成員國不僅需對28個歐盟國家的特殊物種進行保護,而且在“Natura2000網絡”下,需要對特定珍稀物種及瀕危物種的繁殖、休憩區(qū)進行保護。
歐盟的生物多樣性策略(Biodiversity Strategy)致力于解決生物多樣性減少問題及生態(tài)系統惡化的問題,并指出要在2020年前終止(“halt”)歐盟范圍內的生物多樣性減少。[1]這體現了歐盟正努力兌現2010年在《生物多樣性公約》中做出的承諾。
四、加強中歐合作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建議
中國與歐盟是是推進全球氣候問題解決的兩大力量,在此合作基礎之上,中國和歐盟應擴大合作范圍,將生物多樣性納入其中。雙方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上的合作意向從2019年4月的中歐峰會聯合聲明已經得到體現:
“雙方認識到合作應對全球環(huán)境挑戰(zhàn),包括污染和海洋垃圾的重要性。雙方將在阻止生物多樣性喪失、《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履約和執(zhí)法、打擊野生動植物和野生動植物產品非法貿易、森林可持續(xù)經營、打擊木材非法采伐和相關貿易,以及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等問題上深化合作。雙方期待2020年在昆明舉辦一屆成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雙方共同努力推動2020年在中國舉辦的締約方大會上通過一個富有雄心、現實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div>
——2019年4月的中歐峰會聯合聲明
我們認為,中歐雙方在生物多樣性課題上的合作有望共同引領全球格局。雙方面臨共同的環(huán)境問題,做出過共同的負責任承諾,同時還擁有強大的財政和技術資源給予支撐,此外還對全球發(fā)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有著強有力的號召力。因此,建議中歐雙方從以下幾個著力點入手,加強合作,加速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進程。
一是中歐雙方應共同努力,促成第十五屆締約國大會的成功舉辦,再創(chuàng)“巴黎協定”式的生物多樣性國際治理體系。正如中美雙方的協商一致促進了《巴黎協定》的出臺,中歐也可以在會前針對生物多樣性達成一致。2020年3月底的中歐峰會將是一個的合適時機。
二是參考綠色氣候基金的制度安排,建立和資助一個特定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在全球范圍內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大量的財政資源,我們可以建立一個生物多樣性基金,以提供并且高效地分配資金。與綠色氣候基金類似,歐盟和中國以外的國家應按意愿提供支持,并且能夠以政府開發(fā)援助(ODA)的形式進行捐款。
三是充分發(fā)揮大學、智庫和非政府組織的技術資源建立正式的合作研究。中國和歐盟擁有一群世界領先的生物多樣性專家和綠色金融專家,可以建立正式的合作研究框架,在兩國和全球范圍內加深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協作。這種合作既可以建立在一個新的獨立協作框架上,也可以被整合到眾多正在進行的合作案例中。
附注
[1] European Union(2011) EU Biodiversity Strategy, https://ec.europa.eu/environment/pubs/pdf/factsheets/biodiversity_2020/2020%20Biodiversity%20Factsheet_EN.pdf
作者:
Mathias Lund Larsen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國際合作部負責人
編譯:
于倩文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科研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