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yè)革命以后,人類活動沖擊了原有碳循環(huán)系統中碳源(碳排放)和
碳匯(碳吸收)的平衡,化石能源的過度使用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快速上升,引發(fā)溫室效應,帶來全球氣候變暖。來自《自然》的一篇文章表明,與工業(yè)革命前相比,目前地球平均氣溫上升了將近1攝氏度。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預測,到2100年全球平均溫度將比工業(yè)革命之前高1.5~4.8攝氏度。全球氣候變暖對整個地球的生存環(huán)境造成沖擊,從冰川融化到海平面上升,從海洋生態(tài)毀壞到水供應壓力日益增大,從極端天氣到疾病傳播等,氣候變化的影響越來越成為一個現實問題。一場百年不遇的疫情進一步引發(fā)了對人和自然關系的反思,使氣候變化問題更加受到重視。
人們意識到,如不采取應對措施,按照現在的趨勢,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經濟的沖擊將日益嚴重。為此,中國政府宣布力爭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
碳中和的目標,隨后,歐美等國紛紛重申或者提高了碳
減排目標。不過,社會各界對于是否應為碳中和付出短期經濟代價仍然存在爭議。應當認識到,雖然現在難以準確知曉50年、100年后氣候變化的影響程度,但是碳排放影響的存續(xù)期超長,可能長達數百年,如果氣溫上升給人類造成的災難性影響在50年后才顯現,那時再減排可能已經來不及了。
碳減排、碳中和將給人類社會帶來長遠的利益,今天推進碳中和,實際上是為后代人“買”一個巨災保險,“保費”就是當前經濟可能會受到的一些拖累。具體而言,碳中和究竟會對經濟、
政策帶來哪些挑戰(zhàn)和機遇,本文將嘗試進行一些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