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當(dāng)?shù)貢r間11月13日晚間,延時了一天的格拉斯哥氣候大會終于落下帷幕。隨著大會主席夏爾馬(Alok Sharma)敲響木槌,來自全球197個國家的外交官正式達成一項旨在加強氣候行動的重要協(xié)議,稱為《格拉斯哥氣候公約》。
由于分歧嚴重,此時已經(jīng)比原定的閉幕時間12號延遲了一天,才終于在燃煤使用、減少
碳排放和資助脆弱國家等相關(guān)條款上艱難達成共識。
但戲劇性一直維持到最后一刻:在協(xié)議草案即將生效的時刻,以印度為首的國家代表提出了動議,將文本中關(guān)于燃煤使用的規(guī)定由“逐漸停止”(phase out)改為“逐漸減少”(phase down)。盡管有其他國家代表對此表達了失望,但并未投下否決票,大會最終通過了此項公約。
對減少燃煤使用的承諾在最后關(guān)頭“縮水”,招致了不少批評。許多觀察家稱,《格拉斯哥氣候公約》是漸進式的進展,而不是遏制氣候變化最壞影響所需的突破性時刻。
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評價稱,《格拉斯哥氣候公約》“是一個重要的步驟”、但也“是一種妥協(xié)”,“反映了當(dāng)今世界的利益、矛盾和政治意愿狀況”。他呼吁,現(xiàn)在是時候進入緊急模式了,因為“氣候斗爭是我們生命中的戰(zhàn)斗,這場戰(zhàn)斗必須獲勝”。
里夫金辦公室中國主任、氣候?qū)<覅遣A對界面新聞表示,聯(lián)合國氣候大會的運作方式向來是“半杯滿、半杯空”,愿景做不到百分之百都實現(xiàn)。公約的達成至少再一次驗證了多邊治理機制還是在發(fā)揮作用,并保住了幾個重要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