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碳交易市場制度體系建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建議
十多年來,以歐盟為代表的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 已經逐步建立
碳排放交易體系,在法制建設、基 礎數據、技術手段、管理水平和金融創(chuàng)新方面提供了大量可借鑒的經驗。具體包括:一是全球碳排放交易制度體系的演進普遍遵循“自上而下” 的制度演進路徑,國家設立機構,完善法律制度 和交易規(guī)則,優(yōu)化交易規(guī)則與交易體系,實施政府主導型
碳交易活動;二是在碳交易活動中,初始碳排放配額往往免費發(fā)放,再逐漸推行拍賣制 度;三是實施碳交易導致交易成本增加,各個國家不約而同地開展了優(yōu)惠與激勵舉措,在保護本國產業(yè)的同時促進國內碳
減排目標的實現;四是積極按照《京都議定書》原則和范疇進行交易,先以國內交易為基礎,逐漸將碳交易活動擴 大至國際
市場;五是分步驟、分階段地擴大減排行業(yè)以完成減排目標;六是森林
碳匯和自愿減排成為許多國家強制性
碳減排、碳交易市場的必要補充。
我國碳交易市場制度體系的建設,從各地區(qū)的試點,到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建構,已經經歷整 整十年。特別是 2021 年 7 月 16 日后,我國依托 上海環(huán)境能源交易所建立的全國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體系,隨著交易品種與交易量的增加,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體系。但我國碳交易市場制度體系的建設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 方,導致我國碳交易市場碳價不夠穩(wěn)定、市場活躍度不夠。
我國碳交易市場制度體系構建存在的主要
問題包括:一是配額分配制度的不完善導致配額超額分配。在區(qū)域試點中,配額分配大部分是采取免費分配的方式,由政府核算應分配的配額 額度。因為不是來自市場需求,且信息不對稱,大 多數情況都超額分配了排放許可,引致各試點地區(qū)碳價格的波動。二是碳交易市場相關法律和政 策體系的不完善,導致進入碳交易市場的市場主體對未來碳交易市場的發(fā)展以及碳資產價值沒有穩(wěn)定預期。特別是,目前我國是全國性碳交易市場和試點區(qū)域碳交易交易市場并存,這就更需要完善的碳交易市場基礎制度來支撐碳資產價 值的有效性。目前,一些碳交易市場參與者對國 家碳排放權交易的儲蓄和借貸配額
政策的確定 性存疑。碳排放交易試點的配額持有者對于能否將配額存入或結轉至國家碳排放交易系統(tǒng)尚不確定,市場信息缺乏透明度,以及區(qū)域試點碳交易市場如何向國家碳排放交易系統(tǒng)過渡的不確定性,影響了碳交易市場主體的市場行為,進而可能抑制對碳排放配額的需求,從而影響碳價。三是低流動性和低交易量。區(qū)域性碳交易市場的交易規(guī)模較小,這導致與其他限額交易項目相比,流動性處于較低水平。全國碳交易市場的流動性較低,市場活躍度不夠。截至 2021 年 12月底,全國碳交易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達到1.79億噸,這說明全國碳交易市場已經進入正常平穩(wěn)運行階段。但是,從市場活躍度來看,還存在一定問題。2021 年 7 月,全國碳交易市場啟動,進入全國碳交易市場的有發(fā)電行業(yè)重點排放單位2 162 家,覆蓋約 45 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場。也就是說,我國的碳 交易市場有 45 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交易, 但是目前配額累計成交量僅為1.79 億噸,累計交 易額僅占全部可交易量的3.98%。
基于此,就構建我國碳交易市場制度體系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重點關注碳交易市場制度體系中配額 超額分配的風險。在
碳配額分配制度建設中,應逐步增加拍賣方式分配的比重,降低免費配給的比重。在拍賣方式下,企業(yè)要獲得碳配額,必須付出一定的成本,如果不是真實需求,就不會通過拍賣購買碳配額。這樣企業(yè)對碳配額的 真實需求可以通過市場競價反映出來,有助于解決配額免費配給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穩(wěn) 定碳價格。
第二,加速完善碳排放權交易相關立法,讓碳交易市場發(fā)展有法可依。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 場試點開始于 2011 年,經過 10 年發(fā)展,關于碳交易市場的政策文件均為綱要、規(guī)劃、指導意見、通知等,尚沒有通過立法的形式來增強約束力。與國際上其他國家對比來看,很多國家的碳交易是由法律或法案支撐的,如歐盟的《氣候變化法》,韓國的《低碳綠色增長基本法》《溫室氣體排放配額分配與交易法》,新西蘭的《零碳法案》等。因此,為進一步規(guī)范和發(fā)展國內碳交易市場,應 加速《氣候變化法》《能源法》等法律的制定,為碳交易提供法制基礎。
第三,發(fā)展多層次碳交易市場,通過區(qū)域協同實現減排目標,提升碳交易市場的活躍度。我國碳排放呈現排放量大、區(qū)域分散、排放源多的 特點,單一類型的碳交易市場難以實現減排目標, 且會導致碳交易市場活躍度不夠的問題。因此,應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加入減排領域,形成多層次、 多元化的溫室氣體減排協同效應,提升市場活躍度。
第四,創(chuàng)新
碳金融工具,激勵綠色項目投融資,以增強碳交易市場的流動性。金融的積極參 與對我國碳交易市場建設至關重要。雖然試點地區(qū)和金融機構在國家政策鼓勵和引導下,陸續(xù)推出了
碳基金、碳債券、碳期權等碳金融產品,但由于目前碳金融市場體系的不完善,碳交易市 場流動性不足,無法滿足交易主體的需求。為此,建議通過財政支持和政策引導,激發(fā)碳金融市場的發(fā)展?jié)摿Γ龠M碳交易市場的金融化發(fā)展,通過放大碳排放權的金融屬性,提高碳交易市場的流動性和市場活躍度。此外,要不斷創(chuàng)新碳金融工具,以增強流動性,并建立價格控制機制,以保持碳價格穩(wěn)定。